周末人物·面孔|温儒敏、洪子诚、蒋鲁敬
近期,在一场关于文学生活和语文教育的研讨会上,温儒敏将数智时代对语文生活的冲击比喻为一场暴雨,“来不及撑开雨伞,就把我们全身都浇湿了。”作为北京大学教授、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编委会主任,他在密切关注着这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。
近期,在一场关于文学生活和语文教育的研讨会上,温儒敏将数智时代对语文生活的冲击比喻为一场暴雨,“来不及撑开雨伞,就把我们全身都浇湿了。”作为北京大学教授、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编委会主任,他在密切关注着这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。
据相关资料[1],最早在中国介绍马雅可夫斯基的文章,是1921年刊于《东方杂志》第18卷第11号上胡愈之的《俄国的自由诗》(署名化鲁),之后是1922年《东方杂志》第19卷第4号上胡愈之的《俄国新文学的一斑》,沈雁冰1922年10月刊于《小说月报》第13卷第1
在一个和煦的冬日午后,我们走入贺桂梅老师位于人文学苑的书房。贺桂梅老师说,自己的办公室和研究室合二为一,这里陈列着的4000余册书籍只是平时常用的,她的家里还有更大规模的藏书,共有大约5万册。